日本陶瓷器皿介紹 - 貫入(かんにゅう)

日本陶瓷器皿介紹 - 貫入(かんにゅう)

什麼是貫入?

貫入(かんにゅう)是日語的漢字詞彙,換成中文的說法是「開片(有接觸過宋代青瓷藝術品的朋友應該對此不陌生)」或者叫「釉裂」。

簡單來說,貫入就是指陶瓷器釉藥層的裂紋。請注意!是只有出現在「釉藥層」的裂紋才是貨真價實的貫入哦〜如果是出現在陶瓷器坯體的裂紋,那就真的是瑕疵了。

其實,貫入的發生原因也不複雜,四個字總結:熱脹冷縮。主要是陶瓷上釉進窯燒烤時,釉藥會在高溫下熔成陶瓷表面玻璃狀的保護層,當陶瓷成品出窯後隨著溫度的自然下降,陶瓷坯體跟釉藥層因為分屬不同的物質,本身的收縮率自然會有不同。當收縮率不均的狀況發生後,相對比較堅硬又缺乏彈性的釉藥層就難免會產生裂紋了。

嚴格地說,貫入算是工藝上的瑕疵,但由於貫入不影響陶瓷器日常的使用,反而讓原本的陶瓷作品,更富有生活感的味道。

那,有辦法解決貫入的問題嗎?

有的,可以透過儀器來實驗、測量釉藥和陶瓷坯體各自的收縮率後,再來調整相對應的參數,讓兩者的收縮率趨於一致,通常這是以大量生產為前提。「生產製程」這聽起來有冰冷的感覺對吧?沒錯,這就是目前工業化量產的方式,將可能出現的變數盡可能移除,來生產規格化、標準化的工業製品。

但你我都知道,在量產下的「完美」物品,我們隨處可見,是否實在有點無趣?

『貫入之美』

因此,對崇尚陶藝的日本人來說,陶器是一種會「呼吸」、「活著的」器皿,隨著不同持有者的使用習慣,每個陶器最後都會有各自獨特的「表情」。而看似瑕疵的貫入,在賦予陶器更有層次的美感同時,更是演繹陶器「表情」最好的方法之一。

一般來說,陶器具有吸水性、結構不像瓷器那麼緻密,熱脹冷縮的變化會比較明顯。即便一開始沒有貫入的陶器,也會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,漸漸出現或多或少的貫入,意指在陶器表面上產生淡淡的紋路,也正是你對陶器愛用程度的證明。

像這種由陶藝家特意製造出貫入的陶器,也是持有陶器的樂趣之一。雖然會在陶器上運用貫入技法的陶藝家,通常作品風格會比較強烈、多少帶有些個人的主張,不過有趣的是,以一個較長時間跨度來看,這類型的作品其實算是某種未完成品,正靜靜等待下一個接手的有緣人好好使用後,在未知的將來才真正完成了結合使用者獨特味道、帶有「用之美(用の美)」的器皿,也可以說陶藝家和持有者,跨越時空的限制,一起完善了這件獨一無二的作品。

職人這麼說著:

貫入是一種無法意料、不完美的美,就像……生命一樣。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