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跟長相親戚般的沙丁魚熟嗎?

你跟長相親戚般的沙丁魚熟嗎?

過去,人類任性的將海洋當成永不耗竭的公共財,無論是排放廢水,或大量捕魚以攝取人體所需的蛋白質,我們都一昧的相信海洋能夠承受,然而事實是,我們即將耗盡海洋數十年前豐產的魚類,如今瀕臨絕種,原本澄澈蔚藍的海,卻已開始面臨氧化,充斥垃圾與藻類,再也無法恢復健康的生機。不僅如此,現今的海洋被我們汙染後,連吃魚也充滿了風險!不需要海洋學家提醒,只要看新聞,我們都能發現:

☞ 鮭魚:水銀含量超標,專家建議一年最好只吃六餐的鮭魚;但如果你選擇了養殖鮭魚,又充滿了色素及毒素,甚至比野生鮭魚還多。


☞ 鮪魚:被混稱為鮪魚的魚種有五十多種,除了標示「淡鮪魚」的罐頭以外,幾乎吃每種鮪魚都水銀含量過高,足以造成認知障礙。另外,捕撈鮪魚的『漁網』還會纏繞海豚導致牠們喪命。尤其是野生
黑鮪魚,被濫捕到近乎絕種。


☞ 蝦:養殖蝦充滿了化學藥劑,虎蝦或白蝦最好不要吃,抗生素與膽固醇含量都很高,而且養殖蝦業排放的廢水甚至會影響周遭的農作物。


☞ 鱈魚:因為過度捕撈已經瀕臨絕種,且捕撈方式會使得幼魚與其他小魚被捕捉殆盡,既不環保、也無益生態。

等到了2048年人類將會面臨無魚可捕、無魚可吃的窘境,該怎麼吃?怎麼買?才不會一再引發海洋浩劫?從得獎記者泰拉斯.格雷斯哥2018年出版的書中,以海鮮之旅帶領一覽盤中飧與海洋生態破壞的關連,並說明著如何吃,才能道德且讓餐桌不至於匱乏。

 

請將目光轉移來到罐頭界,大家熟識的沙丁魚到底是哪一類魚?

在一般日常性認為的沙丁魚,其實並不是單指一種魚,而是泛指海洋表面的各種小魚,沙丁魚屬於鯡科,包括300多種群居魚,共同構成海洋中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。例如:小鯡魚、皮爾徹德魚、黍鯡、鯡魚、油鯡...等,然而這些長相如同親戚般的小魚,只要製成罐頭,統稱都叫「沙丁魚」。所以魚類罐頭在分類上確實向來充斥著這種混淆不清的問題。

海鮮的美味輓歌:健康吃魚、拒絕濫捕,挽救我們的海洋從飲食開始!這本書的第5章節:小小魚兒 葡萄牙與法國──沙丁魚,得獎記者- 泰拉斯.格雷斯哥(加拿大蒙特婁記者,曾榮獲兩座國家雜誌獎)就描述著

根據聯合國訂立並獲得承認的國際食品標準,共有21種魚類可以標示為沙丁魚,舉例:布朗斯克的沙丁魚罐頭其實是大西洋鯡魚,小鯡魚則與黍鯡是同一種魚。在英國人眼中顯得有些可疑的皮爾徹德魚,其實是比較成熟的沙丁魚;換個角度講,沙丁魚也不過就是比較幼小的皮爾徹德魚。在美洲的太平洋沿岸,例:南美的沙丁魚身體側邊一排黑點為特色,和歐洲的沙丁魚各自歸於不同屬別,其間的區別就像人類和大猿一樣天差地遠。

實際上,西歐人知道只有一種小魚才是真正的沙丁魚,其存在於西歐沿海,側腹肥厚而且肉質油潤,群集洄游可達數十億隻。根據國際食品標準,無論是在葡萄牙海濱餐廳吃到的新鮮燒烤的魚,還是浸滿了橄欖油的魚罐頭,只有學名為「Sardina pilchardus」的魚類,單純稱為「沙丁魚」。

1824年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沙丁魚罐頭

完整做到保存沙丁魚的技術,是一直到1824年才出現真正的突破,當時法國的喬瑟夫.科林(Joseph Colin)發展出了油浸沙丁魚罐頭的保存法。他以阿佩爾(Nicolas Appert)的加熱滅菌法為基礎,並採取英國人杜蘭德(Peter Durand)以錫箔罐取代寬口香檳瓶的做法,將沙丁魚浸泡在鹽水中,切除內臟和魚頭,以大火快煎,然後放進裝滿了油的罐子裡,再置入蒸氣烤箱殺菌。直到現今,這套程序製作出來的沙丁魚罐頭品質仍然是最好的。在不列塔尼的沿海城鎮,加工廠裡的作業員以靈巧的手指製作出一個個罐頭,外表標示著「Connetable millesime 2007」,意指「當季第一批沙丁魚」。

所以,在現今歐盟嚴格的法規下,葡萄牙成熟發展的罐頭產業,大多品牌皆是以天候、魚量條件最好的季節捕撈,在質量和調味口味上, 產能始終致力於保持海洋物種的可持續性來發展,無法快速量產,這才是真正在做友善對待海洋的事。

總而言之,現今的食品加工已經是過度開發了,無論是海鮮,肉類,蔬果,堅果....等,基本的適量攝取,無論對身體或是環境,都是一大益處。選擇原料簡單,標示清楚來源,願意透明公開內含物....負責任的品牌,都是對這個地球、對自身負責任的做法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參考書籍-海鮮的美味輓歌:健康吃魚、拒絕濫捕,挽救我們的海洋從飲食開始!

返回網誌